关于劳动仲裁的法律知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行各业均遭受重创。为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许多用人单位采用裁员的方式来应对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但劳动者的权益究竟应当如何保护,劳动者面对劳动纠纷采取何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权利变得尤为重要。

  劳动仲裁,是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决定了绝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必须要经过劳动仲裁,否则无法进行法院诉讼。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前置的法律依据如下:

  《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下面我们将对劳动仲裁的申请以及赔偿金的申请进行简要总结,以便大家了解: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申请劳动仲裁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申请劳动仲裁时,当事人应当就相应的事实主张自己的请求,满足一定条件时,当事人是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的。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的情况有所规定:

  第一、因用人单位有不支付劳动报酬、不缴纳社保等违反法法规等内容时,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此时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第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时,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第三、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不胜任工作等情况,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四、企业重整裁员时,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第五、劳动期届满,除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终止劳动合同时,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第六、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需要终止劳动合同时,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